近日,有網友在社交平臺發(fā)布視頻稱,一款酸奶的配料表頁面顯示,其添加的一款益生菌菌株,是從廣西巴馬百歲老人腸道采集篩選的。該視頻發(fā)布之后就引發(fā)了網友討論,網友普遍認為該產品的宣傳表述過于直白,令人感到不適。有網友評論,“突然就變味了,不想喝酸奶了”、“其實你只用告訴我是什么益生菌,不用告訴我是怎么提取的”。
商家說了實話,但消費者并不買賬,歸根結底,這是由于商家忽略了消費者的感受。商家想要凸顯產品的差異性,體現益生菌的特別之處。但從“腸道采集篩選”的益生菌,難免讓人感到不適。
該酸奶品牌“內卷”翻車,也讓我們看到,隨著消費升級,企業(yè)都在強調自身產品的差異性,許多酸奶品牌都在謀求高端化發(fā)展。為了盡快搶占先機,品牌們紛紛對產品進行創(chuàng)新和升級,尋求酸奶的新賣點,力求從眾多酸奶品牌中脫穎而出。
在品牌的不斷宣傳造勢下,近年來,“0糖0脂”、“高蛋白”、“低碳水”成為許多消費者衡量產品健康與否的依據。酸奶品牌也順勢加碼。例如,卡士推出“斷糖日記無蔗糖發(fā)酵乳”、簡愛推出“0蔗糖原味酸奶”等等。
此外,酸奶品牌“內卷”還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。一是在添加物上做減法,配料表越簡單越好。新希望的“一桶純酸奶”配料僅含生牛乳、保加利亞乳桿菌和嗜熱鏈球菌;光明“如實純凈發(fā)酵乳”的配料同樣只有生牛乳和發(fā)酵菌。在消費者的認知中,添加的內容物越多就代表越不天然、越不健康。配料表中成分越少往往也伴隨著更少的加工,因而帶來更加“天然”的印象。
二是在口味創(chuàng)新上做加法。酸奶品牌推出的各種口味可謂是令人眼花繚亂,例如北海牧場的草莓流心芝士味、白葡萄流心茉莉味;樂純的椰子玫瑰味、海鹽巴旦木味;還有安慕希在不久前推出的氣泡酸奶等等。
不過伴隨著酸奶成分的減碼、口味的創(chuàng)新而來的是酸奶價格的持續(xù)加碼。近來,“躲過了雪糕刺客卻沒躲過酸奶土匪”這一話題在微博上的討論熱度很高。從超市里我們也可以看到,除了袋裝酸奶比較便宜外,大部分酸奶都在7-10元之間,有的酸奶甚至在十元以上。有業(yè)內人士表示,部分高端酸奶有名無實,高價酸奶和高端酸奶并不能劃等號,酸奶之所以價格高是因為其被賦予了高端零食和功能營養(yǎng)產品的標簽,但很多高價產品的實際營養(yǎng)成分和普通酸奶并不會有太大區(qū)別,這和市場的實際需求并不匹配。
酸奶品牌謀求產品高端化發(fā)展,并無過錯,且是一種有眼界的表現。但正如業(yè)內人士說的:“過度營銷只是一陣風,在競爭激烈的酸奶市場中,只有扎實做好產品研發(fā),關注消費需求,把產品真正做出品質口碑,才是長久之計。”
我要評論